核心提示:5月11日晚間,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在中紀委網站上發布后,隨即引發網民的關注熱議。改革難,比觸動靈魂還難。反腐難,尤其是反“自己的人”更難。反腐不留空白區,反腐不設保險箱,這是十八大以來反腐的一個鮮明特征。
中紀委首位廳官落馬傳遞了啥信號?
信號一:“打鐵還需自身硬”
紀檢監察是一項很嚴肅神圣的事業,對自身的要求也就更高更嚴。必須要素質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人,才有資格作為紀檢干部。如果自己都過不了作風關,又如何去監督別人、如何去管理別人?魏健的事例警示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黨的紀檢監察隊伍中絕容不得“害群之馬”,要想反腐持之以恒、取得根本實效,就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紀檢干部做起,鍛造紀檢干部鋼鐵般的素質和作風,才能為干部作出榜樣和表率,為社會清風正氣做好堅強保障。
中紀委干部違了紀,同樣被查,給全國紀檢干部敲響了警鐘。作為一名紀檢干部,責任重大,面臨著腐敗與反腐敗的嚴峻考驗,紀檢干部必須守住道德底線,不越黨紀紅線,不碰法律高壓線,千萬不能迷失方向,要心系人民,執紀為民,公正嚴明,敢于碰硬,自我約束,接受監督,潔身自好。不為金錢、美女所動,不做違紀違法之事。
信號二:“反腐無死角”
早在去年5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掀起過一場清退會員卡行動,以整治全系統會員卡亂象為切口,邁出從本系統做起,樹立清廉示范的第一步。今年3月,中紀委機構改革新增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它借鑒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內部監督模式,意在通過內部監督的方式對紀檢人員進行監管。一系列的動作,都表明了不存在監督的法外之地,讓包括中紀委自身在內的所有國家機關部委處在腐敗監管之下的決心。在這個意義上,中紀委官員接連受到查處,意味著這套新建立的機制已正式“運行”。
反腐不搞特殊,監管沒有例外,這種堅定的立場和姿態,必定會給長期的反腐工作注入更多的決心和更大的信心。
信號三:強有力回應“中紀委內部由誰監管”質疑
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全國上下反腐力度不斷增強。具體到中紀委的反腐工作上,除了持續、高強度的打擊貪腐行為及腐敗官員,中紀委自身的不斷調整亦成為了反腐的一個層面。而其中,如何解決監察者的自我監察的問題一再地被提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甚至強調,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直指自我監察的必須性。
魏健受到調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體現中央紀委“嚴管自己的干部”的道義形象,而是制度在正常運轉,面對紀檢干部違法違紀,制度沒有失靈,沒有誰享有免于監督的特權。紀委不是一個凌駕于制度之上“專查別人”的機構,本身也在制度監管之下。
今年至少已有3名與中紀委有關的官員被查

制圖(來源:搜狐)
在魏健之前,今年至少已有2名與中紀委有關的省部級官員被查。據2月27日消息,山西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道銘被查。簡歷顯示,1993年至2002年期間,金道銘曾擔任中央紀委監察綜合室副主任兼外事辦主任、中央紀委外事局局長、中央紀委副秘書長等職務,后又于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任山西省紀委書記。[詳細]
網友紛紛為中紀委向自身亮劍“點贊”
在各大網絡論壇和微博上,很多網友用“反腐不護短”、“打掉腐敗燈下黑”、“正人先正己”、“權力自潔”來形容中紀委嚴厲查辦魏健嚴重違紀的案件。
網友“塵衛”留言說,這彰顯了中紀委反腐敗的決心和力度,也表明肅清“燈下黑”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無疑向全社會昭示了中央紀委對待腐敗的一個鮮明態度——反腐敗工作不護短,黨紀面前人人平等。中央紀委的這一舉措無疑為當前的反腐敗工作打上了一支強心劑,相信會有更多的“老虎”和“蒼蠅”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
網友“昨夜監督員”在帖文里說,長期以來,對紀委官員的監督被認為存在“上級很難管,同級不好管,下級不敢管”的現象,而隨著反腐的深入,“誰來監管監管者”,就成了公眾的一個疑問。很顯然,紀委自身也不應該游離于監管之外,更不能存在“燈下黑”。網友“唐榮軍”則指出,魏健落馬,證明身份不是保護傘,反腐沒有任何禁區。對待腐敗的態度就是零容忍,不管其職位有多高,身份有多特殊,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就必須接受法紀的懲罰。
網友“王家宏”認為,要做到紀檢隊伍的本身純潔任重道遠,要想反腐持之以恒、取得根本實效,就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紀檢干部做起,鍛造紀檢干部鋼鐵般的素質和作風,才能為干部作出榜樣和表率。
網友“蔣妥”指出,紀檢干部應當以廉為盾,做到“廉政準則天天念,心中有條高壓線”。在肅貪形勢嚴峻、利益糾結緊密、作案手法多樣化的今天,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自身建設顯得尤為緊要。
【本網責編 付亞男】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4/0512/thumb_150_105_2014051203083023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