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別讓“平均數”遮掩“大多數” |
別讓"平均數"遮掩"大多數" |
2014-05-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睿鶇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國家統計局網站27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國家統計局在一套表聯網直報單位范圍內對不同崗位的工資情況進行了調查,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87萬家法人單位。調查數據顯示,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5676元。(5月28日《新京報》)
從數據統計來講,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亮點不少。比如,首次發布不同崗位平均工資數據;再如,統計的范圍更廣,此次國家統計局此項調查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87萬家法人單位;此外,細化項目更多。分區域、行業、登記類型等等。
盡管統計方式方法有了長足進步,但仍沒有走出“被增長”“被平均”的怪圈。統計學告訴人們,平均數并非代表大多數。個體指標的差距越小,才能越充分顯示平均數的代表性,相反,個體指標的差距越大,平均數的代表性就越小。這是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如果我們把平均數當成大多數,就會使人們錯誤地估計形勢,只看到職工工資逐年增高,卻看不到工資收入遠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多數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數據,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5676元。處于平均水平之下的有:居民服務、修理、制造業、建筑業,而高居“平均”之上的有:電力、熱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金融等行業,而這些企業大都是壟斷行業。倘若從注冊登記類型來審視,國企工資水平不僅高于平均工資,而且遠遠高于私企工資水準,私企員工的工資則在工資“平均線”以下。顯而易見,因為制度的因素,造成了各個行業工資相差懸殊,從而也拉大了就業人口的工資差距。
讓人憂慮與不安的是,由于把平均數當成大多數,許多地方就會從平均數來考慮問題、做決策,影響制度安排和日常行政行為。甚至還片面地認為,就業人員工資提高了,在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與消費,就應按照平均數的水平來做出計劃和安排。殊不知此舉只能加重平均水平之下人員的經濟負擔,使得他們繼續過緊日子。
“平均數”并非“大多數”告訴人們,尤其是決策部門,不要只盯著平均數,而要看大多數。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意見,主要是基于目前我國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貧富懸殊這一現實。而就統計學來講,要想保證“平均統計”更接近于現實,起碼滿足一個前提條件:被統計的對象之間,收入差距不能過大,太過懸殊。一個億萬富翁和一群“窮光蛋”的平均工資所得數,是毫無意義的。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平均數 |
上一篇:年均工資4萬多,你“拖后腿”了嗎? |
下一篇:給一把手夫人當“紀委書記”點個贊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