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說真話的“指揮棒”在誰手里 |
說真話的“指揮棒”在誰手里 |
2014-06-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曾銳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看過電影《焦裕祿》的人,多半記得那句生動的名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說的是領導干部要頻下基層,躬訪群眾,了解實情,而不能僅僅依靠下級匯報來做決策。再往深想一層,領導干部還需要警惕,有些“饃”不僅“沒味道”,還“發餿變味”了。
曾幾何時,有的匯報材料就存在摻假兌水的現象。什么好聽,什么能展示形象、政績,就揀什么說。有的調研報告,不是基于第一手鮮活資料,而是在各級各部門提供的材料基礎上編改。有的人作報告,口若懸河,文采斐然,就是不針對實際,不觸及實質問題。一言以蔽之,不說真話、不道實情。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這一現象總是如同牛皮癬一樣難以祛除?
言為心聲。說什么,不說什么,都是心理狀態的一種反映。匯報失真,說話失實,究其源,乃是有其“心病”。一是“不敢說”,對真話有顧慮,怕領導不愛聽,“哪壺不開提哪壺”, 怕將來被扣帽子、穿小鞋;二是“不肯說”,有時說假話有利可圖,“炫富”可夸大政績,“哭窮”可爭取資源;三是 “不愿說”,覺得身邊很多人都不說真話,自己又何必做個“異類”,不如隨波逐流、沉默是金。我們說話干事,如果習慣于假對假、空對空,還怎么開展工作、推動事業?
童言無忌,就在于孩童無懼說話的環境,有什么說什么,把心里真實的感受、想法說出來。人長大了,就必然會顧忌說話的環境,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說話的環境不對,很多人就會言不由衷、假話連篇。這種轉變,于社會生活而言,可能多了些“迷霧”,難以聽到人與人之間的心聲。但于我們的事業而言,卻是相當有害,正如古人所言“天下以言為戒,最國家之大患也。”也正因此,我們必須致力于創造說真話的環境。
說真話與聽真話,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但歷史與現實均告訴我們,說真話的“指揮棒”握在“聽真話”者手中。唐官裴矩,舊為隋臣。隋煬帝喜歡恭維,他就溜須拍馬。唐太宗愛聽真話,他就面折廷爭。司馬光評價說,裴矩“非其性有變也”,而是“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聽逆耳忠言的胸襟與肚量,聞過則喜,聞頌則憂,人們就越來越習慣于說真話。
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下基層調研農民對公社食堂的真實想法。當時“浮夸風”盛行,地方搞“安排”,農民有顧慮,調研最初也不成功。為了聽到真話,周恩來擠出4天時間,走家串戶,與群眾同吃同住,終于讓群眾掏出了心窩子。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處處以聽真話、聽心里話為目標,主動尋找聽真話的環境,為說真話者撐腰,就一定能夠聽到最真實的聲音,也必定能扭轉不說真話的風氣。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讓聽真話、說真話的人不僅“沒罪過”,而且得褒揚,讓愛聽假話、常說假話的人不僅“沒市場”,還要受懲罰,堅決杜絕說真話吃虧、說假話得利的情況,就必會出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好局面,我們又何愁聽不到真話實情、何患發現不了真問題?轉變作風,就不妨從營造說真話的環境開始。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指揮棒 真話 |
上一篇:公務員收入不高,民眾為啥不信? |
下一篇:我們離汽車文明有多遠?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