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小節失守是大節不保的發端 |
小節失守是大節不保的發端 |
2014-07-2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武偉珍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據中紀委網站《反腐三人談》節目透露,廣州原市委書記萬慶良,在中央整治“會所中的歪風”通知下發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會所大吃大喝;海南省副省長譚力,被中央紀委調查之前還在私營企業老板陪同下打高爾夫球;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韓先聰則在落馬當天,手機信息顯示中午晚上各有一次飯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零容忍的雷厲態度整飭風紀、反對腐敗,取得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成果。然而,在這樣的紀律高壓和嚴峻形勢下,諸如萬慶良之類的一些高級干部,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視黨紀國法如兒戲,視中央政令如無物。如此狂妄的頂風違紀行為,必須予以嚴厲懲處。這再一次提醒我們,“四風”問題和腐敗現象具有頑固性、反復性、隱匿性,黨風廉政建設必須久久為功,常抓不懈。
也要看到,“問題干部”之所以在違法違紀道路上難以抽身,與小節不守、小德不顧、小廉不行大有關系,與作風松動、理想信念偏差密不可分。“一兩酒喝不倒紅旗,一頓飯吃不垮江山”“只要不是貪污受賄,吃喝一點算什么”,作風問題看似小事,可一旦沾染上低級趣味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便會猶如吸食鴉片一般,不僅難以戒除,還往往會越陷越深。許多涉腐干部正是從追求生活上的享樂開始,由于沒有及時得到提醒和糾正,乃至越演越烈,逐步邁向腐敗和犯罪深淵,最后變成了一個腐敗分子。
無論是當初的雷政富,還是現在的萬慶良,翻開一個個貪官的成長史,哪一個犯事之初不是好學生好丈夫好干部?又有哪一個不是先在自我作風上跌了跟頭,從而一步步墮向問題干部、貪腐蛀蟲?“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卻有著直接的演進邏輯,許多時候,外在的作風奢靡,往往意味著暗藏著嚴重的腐敗問題。可以說,小節失守即是大節不保的發端,不正之風正是腐敗滋生的溫床。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對整個政黨而言,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污濁政治生態,對黨的肌體造成致命傷害;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從思想上警醒起來,在行動中重視起來,方能避免身陷囹圄的遺憾。茲事體大,全黨都應當重視起來,尤其是領導干部,在個人作風方面持身以正、堅守原則,既是對黨組織的最好交代,也是對自我的最好保護。
在作風源頭上掐斷不正之風滋生的可能,腐敗現象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避免。從這個意義而言,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就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央會不遺余力、堅持不懈地抓作風建設,為什么月餅粽子、紅包賀卡之類的小事情都會進入整肅黨紀的視野之內。加強作風建設,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度動真碰硬、形成震懾,就要將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用常抓不懈捍衛作風建設的成果,用制度建設筑牢關住權力的籠子。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一文里提到:“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作風建設經常抓,深入抓,從小事抓,從日常生活抓,才能夠營造出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大節 發端 小節 |
上一篇:“新東北的老問題”到底卡在哪 |
下一篇:祛除新聞“病蟲害”,樹立輿論公信力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