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打掉官架子從“親自拎包”開始 |
打掉官架子從“親自拎包”開始 |
2014-08-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舒天烈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在抗震救災、微信整治、大案宣判等新聞之中,這可能是一條“微不足道”的地方性消息:江蘇盱眙規定,領導干部不許讓工作人員拎包拿茶杯。這樣的內容,出自當地名為《關于解決當前黨的建設突出問題的若干意見(試行)》的文件,這一文件旨在加大對領導干部“慵、懶、散”行為整治力度。
這讓人想起一個“真實的段子”。開大會時,領導總會在掌聲中走上主席臺就坐。一次開會時間臨近,主席臺側有人拎包走上臺來,全場掌聲雷動。不料來的卻是一位秘書,他是專門把領導的皮包先拎上臺來的。秘書一臉尷尬,臺下一片哄笑……這樣的場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官場真實生態的折射。本來,幫著拎包打傘拿東西開車門,體現對長者、前輩或者女士的尊重,可說是一種禮儀。但在惟上惟權的氛圍中,這樣的禮儀卻變了味,成了“會不會做人做事”“有沒有地位權威”的外化符號。在展示威嚴與諂媚領導的“雙重需要”中,細節獲得了魔鬼的力量。
正因此,不許別人拿茶杯開車門的規定,才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官方文件中。積習難改,所以需要祭出強力的制度。“八項規定”帶來的新風新貌,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管細管小管實”,成為一種新的治理風格,也是重建政治文明的一個路徑。在某種程度上,這與王岐山說反腐時“以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是一個道理,要通過處理好細節來最終重塑被扭曲的權力觀。
也正因此,這條消息沒有“淹沒”在其他重大新聞里,而是被眼尖又嘴毒的網友們挑出來吐槽:你為什么不規定官員要自己吃飯,形式主義!本該自覺的事也要禁止,制度浪費!最簡單的是四個字:“領導半癱”。這其中自然會有偏見成見,也有人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不過反過來看,這樣的吐槽不是真要質疑管得太細,而是認為改得太少、改得太慢,恨不得一下子就破除官本位、打掉官架子才好。從這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對于政治文明的熱望?
不過,也正如網友所擔心的,這樣的規定如若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就會淪為形式主義,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制度的威嚴掃地。當地或許應該想一想,怎么把這樣的規定變成鐵律,像中央的八項規定一樣。而領導干部也需要想一想,為什么要出臺這樣的規定,還有什么是與之類似的行為?只有這樣,制度建設才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真正走出“制度浪費”“形式主義”之譏。
在一片吐槽中,也有網友看到了值得點贊的要點,指出“違反者,一律先免職再按規定調查處理,追究領導責任,點名通報和公開曝光”這句很有必要。是的,我們不“噴”,但我們要“看”——這就是監督的力量、參與的力量。
【本網責編 付正健】
|
相關熱詞搜索:官架子 拎包 |
上一篇:李克強3次表揚直言女縣長讓誰臉紅? |
下一篇:年輕干部要找到自己的“鍋爐”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