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基層,是新聞報道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從即日起,本網記者將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生產、生活,深入田間地頭、廠礦社區(qū),用心靈傾聽百姓心聲、用雙腳展開田野調查、用鏡頭捕捉時代變遷……
在延吉市三道灣鎮(zhèn)有這樣一支由8名村民組成的義務消防隊,它擔負著整個轄區(qū)內居民和林場的救火任務,自2000年成立以來,14年間共救火260余次,為群眾挽回財產損失8000余萬元,為保障三道灣鎮(zhèn)地區(qū)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道灣鎮(zhèn)的村民們稱這支義務消防隊為“平民救火英雄”!

義務消防隊員身著裝備開展模擬救火 付亞男 攝
9月5日上午,記者跟隨延吉市消防大隊防火參謀付彬來到三道灣鎮(zhèn)支邊村,采訪這群可愛的“義務消防隊”隊員。路上,付彬向記者介紹了這支隊伍成立的原委。
延吉市三道灣鎮(zhèn)自然資源豐富,三道林場、梨樹林場、東溝林場、屯田林場等總草地面積2000多公頃,林地面積5萬多公頃。每逢春秋兩季,天干氣躁,極易發(fā)生火災,三道灣鎮(zhèn)周邊有連片的木質房屋,耐火等級低,一旦發(fā)生火災,火勢極易蔓延。由于該鎮(zhèn)距離延吉市區(qū)70多公里,市區(qū)的消防隊抵達該鎮(zhèn)至少要一個小時,一旦發(fā)生火災,很難有效實施救助。2000年,延吉市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向三道灣鎮(zhèn)發(fā)放了一輛消防車,但當時正值寒冬,消防車需要車庫保暖,而鎮(zhèn)政府此時還沒條件養(yǎng)護此車,民辦企業(yè)家盧宗強得知消息后,接收了此車并組建了“義務消防隊”。

體能訓練 付亞男 攝
“義務消防隊”的隊員大多是三道灣鎮(zhèn)當地的村民,文化程度較低,對消防知識了解的也少。但無論誰家著火了,義務消防隊員們都會馬上放下手里的活兒奔向火場。建隊之初,消防隊員們在義務滅火時沒少碰釘子。比如,因為裝備設施差,有好幾次消防隊員的腳底被釘子扎出了洞,好幾個禮拜不能下地干活;還有的隊員救火心切完全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直接跳到著火的房屋旁邊的高墻上去滅火;還有一次火勢過大,房屋坍塌直接把墻面也壓倒了,消防隊員也跟著受了傷。

盧宗強接受采訪 付亞男 攝
這些隱患盧宗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為了提高消防隊員的救火能力,他決定與延吉市消防大隊建立聯(lián)系,希望他們能給這支“義務消防隊”一點專業(yè)的指導。市消防大隊在了解情況后,非常支持他們的工作,曾多次派人指導“義務消防隊”的隊員們學習消防知識,并組織隊員們模擬火災現(xiàn)場。經過專業(yè)的訓練和學習,“義務消防隊”儼然成為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yè)隊伍,隊員們都能熟練掌握基本救火技能,做到小火撲滅、中火遏制、大火協(xié)助的水平。
盧光賓是隊伍中的85后,2003年曾在這支義務隊做消防員,2005年參軍入伍,2007年從部隊轉業(yè)又回到消防隊做隊長。他說,當兵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退伍后能來到“義務消防隊”參與救火行動,跟再次穿上軍裝一樣讓人覺得神圣。
“回想起2014年4月26日凌晨那天的大火,我現(xiàn)在都后怕。”盧光賓說道。4月25日傍晚,盧光賓像往常一樣巡視村子和公司周邊情況并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然而,26日凌晨30分,盧光賓還是接到了村民的報警——村民張繼雷家牛棚起火。盧光賓迅速召集隊員趕往張繼雷家。
“義務消防隊”抵達火災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火勢非常大,當天的風勢迅猛,牛棚周圍的柴垛和草垛已經起火,緊挨著牛棚的是新建的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如果險情得不到及時控制,后果不堪設想。盧光賓馬上向上一級消防部隊做出請示——請求支援。隨后,盧光賓又立即通知周圍村民,讓村民們用水澆濕各自的房屋,防止火勢蔓延。同時,義務消防隊也展開救援,但因為火勢太大,消防車中的水很快用完了。而村民家中的自來水流也不大,只能讓有車的居民開著車去附近的河邊運水。一車車、一桶桶水在消防隊員和村民們的配合下注入消防車,新一輪的救火行動才得以展開。
雖然“義務消防隊”盡力地去控制火情,但火勢還是有所蔓延。一個多小時后,市消防大隊派出的兩輛消防車和安圖縣派出的一輛消防車抵達三道灣鎮(zhèn),義務消防隊員和其他隊員們一起,經過4個多小時的鏖戰(zhàn),終于將火撲滅。事后,村民張繼雷給“義務消防隊”送來了標有“滅火神勇,保民平安,為民消防,恩重如山”字樣的錦旗,以表達對消防員們的感激之情。
劉英杰是宗強農林貿易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也是唯一一名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義務消防隊員。當記者問及在工作之余義務地做這樣一件事的時候有沒有覺得累或者苦,他微微一笑說:“不苦不累那是騙人的!”
2011年林場著火時,劉英杰正在公司工作。接到火災通知后,他與其他消防隊員立即整裝出發(fā),隨消防車來到著火點,當時,水槍的高度、距離都無法達到起火點,救火只能靠人。劉英杰跟戰(zhàn)友們拎著水桶、背著水帶,快跑上山,奔向200多米的起火點,再爬山救火。隊伍中的每個人都經受著體能的考驗,沒有人想著偷會兒懶,大家腦海中就兩個字,救火!火被撲滅時,劉英杰雙腿酸軟癱坐在地上。“雖然當時我的身體是疲憊的,但我的內心里是亢奮的。每次看到消防隊撲滅火勢,為村民們減少損失,我就特別欣慰,覺得我做的這件事很值得!”劉英杰開心的說。

模擬救火現(xiàn)場 付亞男 攝
在人們的印象里,也許90后是不靠譜的一代,但在“義務消防隊”里卻有一位靠譜的90后,他就是吳俊霖。1993年生的吳俊霖今年22歲,“冬冷夏熱”是他對“義務消防隊”救火最深刻的體驗。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火災險情發(fā)生,所有隊員都要穿上專業(yè)的救火服裝和設備。救火服是帶夾棉的棉服,夏天救火時,每個義務消防隊員都汗如雨下,冬天水流迸濺到衣服、鞋子里,手腳都被凍得紅腫麻木。每次吳俊霖去現(xiàn)場救火,吳俊霖的父母是既擔心又心疼,他們多次勸阻吳俊霖放棄“義務消防隊”這份危險的工作。然而,吳俊霖卻很“倔強”,他說:“當火災發(fā)生時,如果每個人都退縮都不去救火,三道灣鎮(zhèn)可能早已被大火吞沒。身為一名三道灣鎮(zhèn)的村民,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堅持并做好這件事情。”在吳俊霖的堅持下,父母終于理解了兒子的行為,他們也會在在閑暇之余和村民一起做好防火工作。
無論隊長盧光賓,還是隊員劉英杰,亦或是90后吳俊霖,義務消防隊里的每一個人都堅持著義務救火的精神,在他們心里,三道灣鎮(zhèn)就是他們的大家,為自己家做點小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無條件“接警”必出。14年來,這支消防隊義務開展火災救援260余次,三道灣鎮(zhèn)地區(qū)火災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已由防火隊組建初期的每年40余次降為當前的20余次。
回程路上,記者看著道路兩旁茂密的樹林、飛舞的蝴蝶,不禁想起一首詩——“自然界中有一種昆蟲,名叫飛蛾。它們義無反顧地撲向烈火,只為得到生命的升華。傳說中有一種鳥,名叫鳳凰。它們毫不畏懼地在焰火中飛舞,只為得到生命的永恒。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年青人,他們奮不顧身地奔向熊熊大火,只為不辱他們光榮的使命……”無論是義務消防隊員,還是真正的消防戰(zhàn)士,他們都做著一樣令人敬佩的事情。讓我們?yōu)榭蓯鄣娜藴p少一點負擔,做好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要亂扔煙頭和火種,發(fā)現(xiàn)火災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讓我們?yōu)楣餐ㄔO更美好的家園而一起努力吧。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4/0814/thumb_150_105_2014081408052494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