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善意讓回帖有力量 |
善意讓回帖有力量 |
2014-12-1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家鼎楊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在促進公眾表達和社會監督的積極功能外,網絡的負效應也漸漸顯現。凈化網絡環境,主管部門、新興媒體、網民各有其責。倡導“善意回帖”正是新媒體的一種積極嘗試
近日,一項名為“善意回帖”的在線活動受到網民熱捧。截至活動結束,共收到善意回帖帖文3.1萬余篇,網友留言超過43萬條。這項活動由人民網發起,通過線上善意回帖評選和線下演講宣傳等,旨在傳播善意評價,創造美麗網絡文化與和諧社會。
一句善意的回帖,也許微不足道,但眾多善意的集聚,則大大不同。善意回帖在普通事件中能激勵個體,在公共事件中則能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善意回帖”背后,是對陽光、健康、理性網絡生態的呼喚。
語言暴力、網絡謠言是典型的“網絡惡意”
復雜的網絡生態,呼喚善意回帖。今天的中國,有6.18億網民、5億手機網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也帶來了最為復雜的網絡輿論生態。從門戶網站到論壇,從微博到微信,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改變著輿論生態,重塑著公共生活。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上網時不經意間就會被負面情緒包圍,本是傳播信息、提供平等交流的平臺,常常出現觀點不同就“勢不兩立”,甚至惡言相向的情形。
網絡回帖的隱匿性源于網絡的虛擬性,與現實生活中人們身份的公開性和真實性不同,網民在互聯網上一般無需顯示真實的身份,這種“面具”特征降低了參與風險。
今年11月,四川瀘州19歲少年小曾在微博上直播自殺經過,引來大量網友圍觀。在部分網友的勸慰下,他本來動搖過自殺的念頭,但另一些網友卻在他的微博下回復:“你必須死”“你不死都對不起我的流量”等不負責任的言論。這之后,他在充滿一氧化碳的屋內告別了這個世界。得知小曾的死訊,一些網友發私信過來道歉,但為時已晚。這就是網絡語言暴力的慘烈一例。
有專家指出,網絡空間的隱匿性給辱罵、嘲諷等語言暴力形式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也正是網絡空間暴力事件頻發的緣由之一。
相比語言暴力,被稱為“網絡毒瘤”的網絡謠言對網絡環境的影響更具規模性。某些“大V”粉絲數量眾多,不經核實轉發謠言,擴大負面影響;某些網絡公關公司為了商業利益,編織和傳播謠言……
針對日益猖獗的網絡謠言,有關部門從去年8月起開展了打擊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的專項整治活動,網絡輿論生態的正負面信息比重發生轉折。“一方面網上一度出現的灰霾色調得以消散,另一方面弘揚真善美的正能量信息顯著增長。”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劉鵬飛說。
“面對戾氣與溫情同在的互聯網,我們希望它成為正能量的擴音器,而不是負輿論的攪拌機。”劉鵬飛表示。這也正是“善意回帖”活動鼓勵網民善意、理性的初衷。
突發事件、熱點話題引發的善意回帖能量強大
“認真對待拇指的點贊和差評權。我喜歡這句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網友@Smile-China 說。她對“四川羌族獨腿女孩穿20cm高跟鞋照片走紅”事件的回帖,既表達了對獨腿女孩自強精神的敬意,又勉勵了自己和他人,充滿正能量。憑借這一回帖,@Smile-China 榮獲人民網“善意回帖”活動的一等獎。
“善意回帖”倡議最早始于韓國。2007年5月,韓國大學教授閔丙哲在學生中發起倡議,呼吁網友停止發布惡意回帖,用善意回帖凈化網絡環境、傳遞溫暖真情,后由韓國政府主導。
四川省廣元市文聯副主席肖永樂說:“善意回帖,重在體現善意,傳遞正能量;貴在表達誠意,溝通促改變。我回帖時,遇到有難求助、有惑求解的來帖,以理解、鼓勁方式誠意回帖;遇到用語不文明或非善意來帖,以大度包容態度善意回帖,或以理奉勸。”
資深媒體人石述思認為,在當下社會,對來自平凡世界的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跡進行傳播,有助于消弭社會戾氣,激勵年輕人去戰勝困厄,勇敢奮斗。而善意回帖的本質,正是普通網民對一“網”之隔的普通人或事表達的一種支持與鼓勵。
如果說在對待普通事件中,善意回帖起到的是勉勵個體的作用,那么在熱點公共事件中,善意回帖則能夠起到弘揚社會正氣、消除有害信息的作用。
今年昆明火車站“3·1”暴恐事件發生后,眾多網民自發在微博上譴責暴徒、祭奠逝者,事件中涌現的平民英雄事跡被廣泛轉發。特別是網友倡議將暴恐分子和新疆同胞嚴格區分開,不因暴恐事件產生民族隔閡。相比過去在微博中點蠟燭祈禱方式,更多了理性思考。
由網民自發組織的“光盤行動”,一經發起就引發熱烈反響。僅兩周之內,新浪、騰訊、搜狐等微博平臺累積總數已超過8000萬條。
今年5月,北京12歲的男孩小包急需心臟移植,而捐獻的心臟遠在廣西桂林。就器官移植來說,心臟的“保質期”最短,一旦離開身體超過6小時,就可能失去效用。小包的母親求助于微博,懇求所乘航班能夠準點起飛。該條微博迅速被大量評論、轉發,許多機構官方微博相繼發聲,@中國南方航空、@平安北京、@北京交警發微博力保航班準時和路面交通順暢,@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發力吶喊。不到10小時時間,相關微博收到近20萬條回帖。最終,捐獻心臟順利抵達手術臺,廣大網友用善意的回復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愛“心”接力。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姜軍表示:“善意回帖,雖然是舉手之勞,但是意義重大。參與的人越多,凝聚的正能量越大,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網民能夠主動參與,用善言引導善行。”
保證善意的同時也要兼具專業性、科學性
倡導“善意回帖”之外,網絡媒體、社群還可以做得更多。其“自凈化”功能不可小覷。
今年3月,廣東省茂名市發生反芳烴(PX)項目群體事件。事件發生后,有網友將百度百科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劇毒”,引發“清華學生捍衛PX詞條”事件。經過36次反復修改的拉鋸戰,詞條最終被鎖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準確描述上。清華學生充分運用專業知識,以理性客觀的方法普及知識、傳播網絡正能量,凸顯了回帖專業性,讓善意回帖行動得到更好詮釋。
事實上,一些專注于問答形式的新媒體產品已經開始了有益的探索,這些嘗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網絡回帖在具備善意性的同時,也兼具了專業性和科學性。
以知乎網、果殼網為代表的新興知識性網絡社區,也為凈化網絡環境、傳播正確知識起到了積極作用。
知乎網為保證高質量的回復內容,采用“邀請制”,即一個問題的回復者必須在收到他人的邀請后才可進行回帖。“問答類社區的開放很容易導致‘作惡’空間的存在,我們用邀請制這種‘笨方法’,完全是為了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知乎網創始人黃繼新表示。
果殼網目前最火的主題站叫做“謠言粉碎機”。據了解,“謠言粉碎機”背后有一個高學歷、多學科背景的團隊,自成立以來,他們已經粉碎了幾十個偽科學網絡謠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認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新媒體:它既可能比傳統媒體更為迅速地傳播流言,但也可能成為迅速制止流言傳播的最有效渠道。”
而在劉鵬飛看來,需要建立相應機制進一步認可和接納網民這種新的社會參與力量,與網民坦誠交流。“比如,推動政務公開,特別是突發事件信息的及時透明發布;建立對網絡輿論事件的快速回應機制,互動反饋,防止負面影響擴大;觸摸民意脈搏,從群眾利益出發,與主流民意同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認為,網民要有公民的責任和擔當,即使匿名也要謹記網絡公民的身份感,以公民的判斷力認知信息。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8日 18 版)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回帖 善意 力量 |
上一篇:取消的是加分,防的是貓膩 |
下一篇:2014,蹄疾步穩“改革年”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