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交通報的報道,朋友圈里出現了一張令人唏噓不已的請假條:假條內容是“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10月26日《環球時報》)
一張職工請假條,因“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的情真意切而竄紅網絡,成為史上“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一張小小的請假條何以如此牽動人心?
老公長啥樣,當然老婆最清楚,但中鐵20局集團有限公司這位女員工,由于與老公分居兩地聚少離多,偏偏對這位人生中最為親密、最為刻骨銘心的老公長啥樣“快忘了”!這種無奈,對那些長期生活工作在異地的夫妻,何嘗不是一種最真寫照。其實,現實職場中,異地工作的夫妻、父子、母女又豈止是“老公啥樣都快忘記了”,甚至兒子、女兒、父母長相均模糊不清……
“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切中了人們盼望休假權落地的社會痛點。人們由此及彼,特別是那些兩地分居的夫妻,普遍感同身受于應該享有的休假權、探親權沒有得到了應有的保證,普遍在內心深處呼喚能“常回家看看”。
事實上,我國勞動法規對于職工的休假權還是規定的比較全面的,如國務院從1958年就建立起來職工探親假制度,對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職工探望配偶的享有每年30天假期,探望父母假期20天;又如職工帶薪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此外,還有產假、哺乳假、婚假等詳細規定。但是,往往這些人性化規定,看上去很美,長期以來,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基本上沉睡在文件當中,無法真正落地。
對于這封“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主管部門及時給予了批準,似乎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值得深思的是,那些有著類似情況的職工,又該如何實現這些躺在文件中的各種休假福利呢?對此,除了職工要不斷增強自身維權意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用人單位或者勞動監察部門,自覺履行責任,確保各種休假權的落實。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戳中了我們的淚點,也戳中了職工探親權的痛點。何時能夠真正維護好職工應有的權益,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5/1029/thumb_150_105_2015102901514069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