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精誠至同心同德顯擔當
——建工街道“兩新”組織延邊陽光愛心協會抗擊疫情
2022-04-11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疫情是場大考,它在考量著人們的凝聚力和勇毅度。疫情面前守望相助才能戰勝疫情,交出令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建工街道“兩新”組織延邊陽光愛心協會,第一時間組織協會會員,來到延興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奔走在防疫第一線,并捐助物資,用實際行動彰顯了社會組織的擔當與奉獻精神,得到居民群眾的廣泛贊揚。



沖鋒“疫”線,勇于擔當,戰場上接受考驗。3月10日晚,會長姜思羽在與延興社區黨總支書記于洪濤溝通后,便通過會員微信群和打電話等,積極動員,迅速征召志愿者40余名輪流投入疫情防控一線。13日當天,根據延吉市靜態管理要求和社區實際情況,協會志愿者們兵分兩隊,一隊與社區工作人員封控出入口;另一隊兩人一組,披星戴月,頂著寒風為居民發放出入卡,有的志愿者一干就不知不覺到了凌晨2點才結束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協會每天都有志愿者持續加入,還有兩名志愿者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接受黨組織考驗。副會長王忠雷、會員王海軍承擔起為隔離居民傾倒垃圾、分發中藥的危險任務;楊琳等10名會員分別前往核酸采樣點協助掃碼、維持秩序、“小喇叭”宣傳等;王振彪等6名會員分別堅守5個出入卡口執勤;其余會員隨時在4個小區內巡邏,勸返無故出戶的居民。汗水打濕的衣衫、腳底磨破的防護鞋套和水汽彌漫的護目鏡,都阻擋不了志愿者們抗擊疫情的決心和意志。據不完全統計,協會共出動300余人次,服務時長超過3600個小時。
堅守崗位,確保秩序,卡口上履職盡責。延興社區位于延吉市東南城鄉結合部,轄區外來務工人員多,無物業小區“星羅棋布”,給防疫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社區面臨人少、點多、面大的挑戰。自3月14日開始,姜思羽與王京濤、張文斌等會員每天都會在早上6:30到達出入卡口參與執勤,直到晚上10點以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踏上回家的路。在執勤中,他們嚴格對出入人員進行防疫登記,無論人員還是車輛,都會仔細對照出入證或單位通行證,面對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他們就苦口婆心地勸說,而遇到一些人強行闖“關”,他們又會以嚴肅的態度用政策勸導并阻止他們的行動。“疫情當前,居家隔離就是對抗疫最大的支持,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規定執行到底。”這是姜思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會員們的真實寫照。在全民核酸檢測工作中,志愿者們堅持每天早上6:00之前到達負責的檢測點,幫助醫護人員擺放好物品并穿戴好防護用具,協助工作人員拉好警戒線,在地面做好標識,引導居民群眾保證安全距離依次檢測,確保了核酸檢測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扶危幫困,奉獻愛心,危急中涌現真情。社區居民急需醫用氧氣,志愿者第一時間載著家屬和氧氣瓶火速趕到3公里外的加氧站,解決了氧氣問題;一位老奶奶需要紙尿褲,志愿者們跑遍了附近營業的超市,終于為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一位獨居大爺在小區內摔倒,又是志愿者報警后陪同他一起趕到醫院,待一切檢查無恙后才把大爺送回家中,并連續幾天為他送去飯菜。這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縮影,像類似的事時有發生,不勝枚舉。同時,協會還積極組織會員募捐,為建工街道送去價值6000余元的心心相印的紙巾,有力的支援了疫情防控一線。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延邊陽光愛心協會的志愿者們用行動,用擔當,用勇毅構建起聯防聯控的“銅墻鐵壁”,他們選擇與新冠病毒進行抗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充實和豐富著社會組織的責任和擔當。




沖鋒“疫”線,勇于擔當,戰場上接受考驗。3月10日晚,會長姜思羽在與延興社區黨總支書記于洪濤溝通后,便通過會員微信群和打電話等,積極動員,迅速征召志愿者40余名輪流投入疫情防控一線。13日當天,根據延吉市靜態管理要求和社區實際情況,協會志愿者們兵分兩隊,一隊與社區工作人員封控出入口;另一隊兩人一組,披星戴月,頂著寒風為居民發放出入卡,有的志愿者一干就不知不覺到了凌晨2點才結束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協會每天都有志愿者持續加入,還有兩名志愿者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接受黨組織考驗。副會長王忠雷、會員王海軍承擔起為隔離居民傾倒垃圾、分發中藥的危險任務;楊琳等10名會員分別前往核酸采樣點協助掃碼、維持秩序、“小喇叭”宣傳等;王振彪等6名會員分別堅守5個出入卡口執勤;其余會員隨時在4個小區內巡邏,勸返無故出戶的居民。汗水打濕的衣衫、腳底磨破的防護鞋套和水汽彌漫的護目鏡,都阻擋不了志愿者們抗擊疫情的決心和意志。據不完全統計,協會共出動300余人次,服務時長超過3600個小時。
堅守崗位,確保秩序,卡口上履職盡責。延興社區位于延吉市東南城鄉結合部,轄區外來務工人員多,無物業小區“星羅棋布”,給防疫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社區面臨人少、點多、面大的挑戰。自3月14日開始,姜思羽與王京濤、張文斌等會員每天都會在早上6:30到達出入卡口參與執勤,直到晚上10點以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踏上回家的路。在執勤中,他們嚴格對出入人員進行防疫登記,無論人員還是車輛,都會仔細對照出入證或單位通行證,面對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他們就苦口婆心地勸說,而遇到一些人強行闖“關”,他們又會以嚴肅的態度用政策勸導并阻止他們的行動。“疫情當前,居家隔離就是對抗疫最大的支持,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規定執行到底。”這是姜思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會員們的真實寫照。在全民核酸檢測工作中,志愿者們堅持每天早上6:00之前到達負責的檢測點,幫助醫護人員擺放好物品并穿戴好防護用具,協助工作人員拉好警戒線,在地面做好標識,引導居民群眾保證安全距離依次檢測,確保了核酸檢測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扶危幫困,奉獻愛心,危急中涌現真情。社區居民急需醫用氧氣,志愿者第一時間載著家屬和氧氣瓶火速趕到3公里外的加氧站,解決了氧氣問題;一位老奶奶需要紙尿褲,志愿者們跑遍了附近營業的超市,終于為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一位獨居大爺在小區內摔倒,又是志愿者報警后陪同他一起趕到醫院,待一切檢查無恙后才把大爺送回家中,并連續幾天為他送去飯菜。這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縮影,像類似的事時有發生,不勝枚舉。同時,協會還積極組織會員募捐,為建工街道送去價值6000余元的心心相印的紙巾,有力的支援了疫情防控一線。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延邊陽光愛心協會的志愿者們用行動,用擔當,用勇毅構建起聯防聯控的“銅墻鐵壁”,他們選擇與新冠病毒進行抗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充實和豐富著社會組織的責任和擔當。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吉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局延吉市分局戰疫故事 往日,三月的延吉,城市四周山上的積雪慢慢地融化,金達萊花漫山遍野,穿過城市的布爾哈通河靜靜地流過,給這座邊陲小城帶來了清新的空 ...
- 【人民網】延吉:始終保持“超長待機”的“衛健人” 之前實在太忙,況且苦的是一線的作戰員,我們沒啥可講的。見面第一句,延吉市衛健局副局長陳毓婷不好意思地說。延吉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 ...
- 【中企聯合網】延吉企業戰“疫”記 ...
- 【央視·回家吃飯】延吉——辣味 燒烤 還有串串 ...
- 【中國青年報】延吉打造“青年活力型”城市 在北京上學和工作10年后,吳振宇辭掉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家鄉吉林省延吉市創業。和他一起從一線城市回到延吉的3位同鄉,成了他的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