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樓市行情急轉直下,多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價齊跌,包括行業龍頭萬科在內的一些房企也在提示樓市風險。加上少數“熬不住”的二三線城市,接二連三地被曝出臺放松調控的新政,仿佛喊了多年的“狼來了”——中國內地樓市“拐點”已然來了。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當下樓市確已呈分化態勢,各地冷熱不均,風險固不可忽視,危機亦不宜放大。從長遠來看,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乃大勢所趨,但眼下,地方政府若因為降價而“救市”,讓開發商心頭一熱,卻易讓老百姓心頭一涼。
“短周期調整”之勢確立 “救市”措施悄然出臺
從5月1日起,購買商品住房可享受政府契稅補貼、購買第二套住房部分首付降至四成、外地居民購房可遷入戶籍——盡管三線城市,安徽省銅陵市政府出臺的樓市新政,還是引起市場大嘩,被認為是第一個“裸奔救市”。
事實上,4月以來,南寧、無錫、天津等地紛紛傳出出臺樓市新政,通過調整限購范圍、放松戶籍限制、提供財稅支持各種手段,為樓市調控政策“松綁”。
與此同時,杭州、常州、無錫等部分城市樓盤率先降價,甚至部分一線城市也出現降價促銷項目。市場觀望氣氛加重,購房者意愿急速下降。
一些機構的統計數據也顯示,4月份重點城市中超過六成成交量環比下跌,北京、大連等市成交量跌幅達到三成以上;同比成交量下跌的城市更是占到絕大多數。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絕大部分一二線樓市成交慘淡。54個重點城市五一期間合計簽約住宅9887套,同比下調32.5%,其中一線城市下調40%,二線城市下調35%。
而直接將看空樓市推上“巔峰”的是網上流傳的一篇萬科執行副總裁毛大慶內部交流發言稿。盡管萬科方面隨后對“新華視點”記者再三聲明這是非公開場合的風險提示,不是萬科看空行業,但仍引起連鎖反應,5月5日滬深兩市地產股普遍下挫。
“無風不起浪!”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市場看空的預期并不是沒有依據,從銷售數據及市場預期來看,國內樓市成交回調之勢已經確立。但樓市降溫并不等于房價一定會出現總體下跌,或者跌幅比較大的現象,它是一個區域分化、項目分化的趨勢。市場現在還不是“崩盤”的節奏,中國的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商品住房市場的供求情況,都決定了目前樓市是一個短周期調整,從商品住宅市場的存貨量和消化速度來看,預計一年半時間基本上可以接近底部。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4/0508/thumb_150_105_2014050801152454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