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勾“劫” 新華社發 蔣躍新 作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杜放、羅政)我國已發行超過4億張信用卡,每年通過信用卡交易的資金總額超過13萬億元。在多數人看來,關涉“錢袋子”的信用卡象征著安全、私密,用戶隱私信息也會受到嚴密的保護。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泄露現象頗為嚴重,一條條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隱私的信用卡開戶數據,在網絡上形同“趕集”公開販賣。而種種例外條款、免責規定,往往讓消費者問責無門。
5毛錢能買新辦卡個人信息 舊數據“2000元10萬條”
根據上海某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銷售人員提供的線索,記者近日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電話銷售”這一關鍵詞,找到約200個有“數據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銀行數據”,參與人數多達數百人、交易活躍的群至少有30個。據介紹,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在其中一個名為“電話銷售數據貨源”的QQ交流群,記者以求購者身份,很快就從一位賣家處獲得了“供試用驗真”的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在這份數據中,工農中建交等多家商業銀行的200名客戶信息均在列,包括持卡人姓名、移動電話以及家庭住址、開戶銀行。
這些隱私信息是否真實有效?記者撥打了其中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的持卡人盛某某的電話,經其確認,自己確是在交通銀行安徽分行某營業部申請辦理了太平洋信用卡。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區某街道、在該市旅游局工作的其他信息,也與其本人提供的身份證明相符。經一一致電確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數十位持卡人也表示,已泄露的客戶信息真實有效。
記者調查發現,在微信及一些電子商務平臺,“電話銷售交流圈”“銷售行業資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區定制,先試用后付款”。此外,根據個人信息“品質”的不同,價格也分為“三六九等”,每條價格從2分錢到5元錢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開戶數據按照0.5元一條出售;已經出售過一次的二手數據,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條;部分高端客戶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條售價則高達5元。借助網絡聊天、支付工具,買家從下單到得到這些信息,交易全程僅需數分鐘。
一名自稱河北籍的微信群賣家表示,這些信息的主要購買者是貴金屬、信托等理財機構的電話銷售人員。僅他所在的群,每天有400多人商洽買賣。“越是沒怎么被打過的電話信息價格越高,最便宜的一份2000元10萬條,算下來每條數據只要2分錢。”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5/0112/thumb_150_105_2015011208521688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