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鑒別辣條的任務是誰的 |
鑒別辣條的任務是誰的 |
2015-04-09 來源:北京晚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食品安全問題大于天。不合格的食品,一定要從源頭治理。老百姓縱然有自學成才的愿望,有實踐出真知的積累,但還是很有可能會在無良商家設置的障眼法面前完敗。
據媒體報道,針對備受消費者關注的“辣條”食品,國家食藥總局發布公告稱,部分產品存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防腐劑、色素以及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此外,鑒于部分“辣條”鹽分、糖分、油脂含量較高,建議不要過量食用,特別是兒童、老人及腸胃不適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還提示大家: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辣條”,遇到問題辣條切勿購買。
媒體報道中提及,問題“辣條”產品主要來自中小學周邊商店、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辣條”銷售較為集中的場所。在這些場所購買食品的人,多半是圖個便宜、方便,食品安全這根弦肯定是繃得不太緊,更有可能不甚具備鑒別食品的能力。比如小學生,怎么可能分得清問題辣條和合格辣條?
話說回來,鑒別辣條是否合格的任務是誰的?是上學的孩子們嗎?是在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買食物的低收入群體的嗎?消費者雖然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但是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陷阱并不是靠消費者的防范行為就能夠抵擋得了的。所以說,不合格的食品,應該在上市銷售前就被鑒別出來并盡可能全面地封殺。只有這樣,食品安全才不是夢。監管部門不作為,卻讓老百姓選擇性食用,這種辦法,除了令消費者憤怒悲哀外加心驚肉跳,真沒什么其他好處。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任務 |
上一篇:公務員“跳槽熱”未必不是利好 |
下一篇:“一帶一路”朋友圈的誕生記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