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快樂延吉大舞臺精彩節目即將上演 金鑫 攝
實習記者 金鑫
夜幕降臨、燈火闌珊,延吉市青年廣場上的快樂延吉大舞臺,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在這里,沒有明星大腕,沒有奢華舞臺,沒有報酬獎金。普通百姓就是耀眼的草根明星,鄉鎮街道的居民成為快樂的傳播大使,民間藝術在這里傳承。快樂延吉大舞臺,已經成為延吉市的城市名片,向世人奏響文化的最強音。
今年年初,經延吉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正式將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更名為“金達萊之夏——快樂延吉大舞臺”,計劃從5月31日至9月20日,除周一休息外,每晚7時30分,在延吉市青年廣場舉行演出,預計演出100場。截止目前,已演出71場,觀眾累計35.5萬人次,參加演出人員達6390人。
“草根”圓了舞臺夢
7月11日,在“快樂延吉大舞臺”朝陽川鎮專場中,壓軸大戲《風流王掌柜》以傳神的演出贏得全場喝彩。或許大家并不知道,這場堪比專業水平的演出,演員都是仲坪村普普通通的農家主婦,快樂延吉大舞臺,給了這些平凡的農家婦女一個施展才藝的陣地。

《風流王掌柜》的演員 金鑫 攝
談起《風流王掌柜》,參與演出的李大姐至今仍然很感慨,她說:“一名農家婦女,登上了這樣一個大舞臺,圓了我的舞臺夢,讓我有機會登上舞臺盡情地跳舞。”
在今年3月份,延吉市文化館洪美善老師為村民編排了《風流王掌柜》,以情景劇的形式將朝鮮族傳統的舞蹈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節目一經上演就受到關注,多次登上快樂延吉大舞臺,多家省市級電視臺來到仲坪村進行采訪。
《風流王掌柜》火了,它的成功僅僅是眾多大舞臺“草根”的縮影。在快樂延吉大舞臺上,每天都有社區百姓、鄉鎮居民用歌聲、用舞蹈,抒發著自己的快樂,演繹著自己的生活。
日前,中宣部等五個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提倡節儉辦晚會。延吉市為了讓群眾享受零負擔的快樂,由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完善舞臺音響及燈光設備,購置演出道具和服裝,并組織專職文藝工作者免費幫助參演單位和群眾編排節目。延吉市委、市政府,真正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讓更多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
民間團體 舞出品牌文化
8月12日,一群身著朝鮮族傳統服裝,頭頂水缸,翩翩起舞的演員登上了快樂延吉大舞臺,她們的演出,吸引了記者,也吸引了觀眾。雖然她們的年事已高,但跳起舞來,卻十分輕盈。帶著對這群老人的敬意,記者走近了故鄉藝術團,感受《頂水舞》臺前幕后的故事。

在快樂延吉大舞臺演出的《頂水舞》演員 公園街道 供圖

演員在排練《頂水舞》 金鑫 攝

練習舞蹈基本功的演員 金鑫 攝
延吉故鄉藝術團是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在2002年8月成立的藝術團,現有會員30余名,最年長的會員已近79歲高齡。《頂水舞》從今年6月初在快樂延吉大舞臺首場演出,至今已經演出近30場。在會員休息的間隙,記者走進排練廳,近距離地與演員們交談。一位大姐告訴記者,“加入我們協會,第一件事就是練頂水,平時練習的時候,水缸里面放的都是沙子,比水還要沉,因此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水缸總是從頭上掉下來,需要長期的練習才能克服。”
當日下午,高溫酷暑,室內十分悶熱,記者在排練廳坐了短短半個小時,就出了一身的汗。而練習《頂水舞》的演員們,她們年歲已高,卻始終帶著幸福的笑容,喊著整齊的口號,不厭其煩地練著舞蹈的基本動作,爭取做到精益求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快樂延吉大舞臺開演至今,在民間的藝術團體,涌現出了眾多優秀的作品,如四物樂表演、象帽舞表演、假面舞表演、頂水舞表演等,他們將朝鮮族民俗與自身實際相結合,通過大舞臺,打造出了獨特的民俗品牌文化,提升了群眾文化的價值。
鄉鎮街道 延伸“大舞臺”的快樂
隨著快樂延吉大舞臺的影響力逐步升高,各鄉鎮街道組織多場大舞臺專場演出,打造了許多經典作品,如:北山街道的伽倻琴、公園街道的假面舞、進學街道的秧歌舞、三道灣鎮的扇子舞等。高品質、高水平的節目,受到群眾的喜愛。但因大舞臺的演出時間及場次的限制,許多優秀的節目無法在舞臺上演出,因此,各鄉鎮街道結合自身的實際,在本轄區內舉辦“周末快樂大舞臺”和廣場健身舞蹈,并且聯合駐街部隊、外來務工人員開展主題文藝匯演,將快樂延吉大舞臺的快樂,延伸至鄉鎮街道,深入到百姓的家門口。

假面舞表演 金鑫 攝

趙丹在主持快樂延吉大舞臺的演出 翟宇佳 攝
趙丹,延吉市北山街道丹進社區黨總支書記,也是全市最年輕的“80后”社區書記。平日里,她不僅主持本轄區的日常工作,還在快樂延吉大舞臺上,主持多場重要演出。8月20日,趙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快樂延吉大舞臺著實改變了我的生活,它不僅增強了我的自信,還有利于今后社區工作的開展,吸納更多群眾加入到廣場群眾文化的活動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從趙丹樸實無華的話語中,記者看到了一位“80后”基層干部的蓬勃朝氣,也體會到了快樂延吉大舞臺將快樂延伸到群眾間,努力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局面。

社區百姓跳起了歡快的廣場健身舞 金鑫 攝

社區居民跳起了歡快的廣場健身舞 金鑫 攝
以文化求發展、以文化促和諧,快樂延吉大舞臺不僅為“草根”圓夢、為民間團體樹品牌、為鄉鎮街道延伸快樂,還為特殊人群帶來了一絲絲感動與溫暖。在大舞臺演出期間,相關單位在大舞臺舉辦多場殘疾人專場演出,各街道社區還為殘疾人編排專門的演出節目,讓殘疾人在舞臺上獲得尊重,贏得掌聲,增強自信,共享快樂延吉大舞臺帶來的無限快樂。
長橋臥波、霓虹交錯、車水馬龍、裙裾飄舞,一派盛世和諧、欣欣向榮之景。快樂延吉大舞臺,將舞臺搭進社區內,安在群眾間,真正做到了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幸福群眾。

快樂延吉大舞臺與美麗的布爾哈通河相得益彰 金鑫 攝

快樂延吉大舞臺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金鑫 攝
演出至今,快樂延吉大舞臺,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瞬間:場場演出不落的“鐵桿”觀眾、拿著專業攝影器材與記者一同拍大舞臺的“鐵桿”攝影愛好者、天真爛漫的孩童與演員一同跳起“騎馬舞”、堅守在大舞臺幕后的12位工作人員……他們,構成了快樂延吉大舞臺最美麗的畫面。
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基礎在群眾的需求,關鍵在政府的領導。多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的群眾路線。而“快樂延吉大舞臺”不僅是某個群眾的熱情,而是整座城市的熱情,它帶來了情感的融合,歸屬的認同,活力的釋放,生命的自豪。祝愿快樂延吉大舞臺,載上全市人民的美好祝福,架起幸福的航帆,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3/0826/thumb_150_105_2013082603284232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