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一些地方,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會來事”的干部比“會干事”的干部更吃香,更容易得到提拔重用,這種用人傾向不能不引起警惕。
“會干事”與“會來事”,雖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卻相去甚遠。會干事的往往默默無聞,盡職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像“會來事”的干部那樣熱衷表現自己。而“會來事”的,大多八面玲瓏,見風使舵,善于領會領導精神,揣摩意圖,投其所好。因此,哪怕業務不熟、政績不佳,也往往討得領導歡心,受到一些領導的厚愛。
“會來事”者善于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維系領導的關系上,他們善于琢磨領導高興不高興,領導滿意不滿意,領導答應不答應。概括起來就是:“能吹、善拍、會跑、敢送。”“會來事”者之所以經常被領導“罩”著、“護”著,就是因為他們看中的往往是領導的“愛好”。生活中,有的領導愛聽順耳話、奉承話,就有人專揀好聽的說,報喜不報憂讓你聽得云遮霧罩;有的領導愛喝酒,就有人大擺宴席,美食佳肴,讓你喝得暈暈沉沉;有的領導愛跳舞,就有人安排場所,并找佳人美女相伴,讓你跳得走火入魔;有的領導愛占小便宜,就有人送吃的、穿的、用的,讓你變得貪得無厭……于是,在哄領導高興,投領導所好的同時,“會來事”者的目的也達到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會來事”者總有所求,或圖升遷、或望晉級、或期獲獎、或欲徇利,一句話,為了營私。如果為官者放松警惕,乃至耳目失聰,就會受其腐蝕,以至變得飄飄然、昏昏然,最終難免“出大事”。這樣的事例新聞媒介不時披露,不勝枚舉。
貪財的必然在經濟上栽跟頭,貪色的必然被美女拉下水,貪權的必然被權力所懲罰,正所謂貪吃的魚兒易上鉤。公儀休在魯國當丞相時喜歡吃魚,很多人投其所好送魚給他,但他卻一概不收。他說,我現在買得起魚,如果因收受了別人的魚而被免職,我就買不起魚、也吃不起魚了。古人尚有如此警醒之心和覺悟境界,這對于今天,我們領導干部如何面對“會來事”者仍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有些干部只想“會來事”,不想“會干事”。他們崇尚“關系學”,深諳關系之道,做事不是憑真本事,而是通過投機鉆營來達到目的。現實中有些同志,盡管工作表現好,但因為不善交際、沒有關系,而被“逆淘汰”。這種“會來事”的比“會干事”更吃香的現象,其實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用人趨向。
“會來事”者得勢和獲利,“會干事”的就會受到冷落、遭到排擠,必然抵消了正能量的發揮。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單位的用人風氣,而且還會給黨的事業帶來很大的危害。我們工作中不乏有大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如果受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的棱角和銳氣消磨殆盡,逐漸變得消極、冷漠,隨波逐流,不良風氣就會蔓延,整個政治生態就會受到嚴重傷害,從而阻礙了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我們提倡用心想事,用智謀事、用力干事,而不是虛假做事、高調談事、敷衍了事。我們做事既不能急功近利、強違民意,也不能弄虛作假,玩數字游戲。今天,在一些地方“會來事”者之所以還頗有市場,其根源在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改變“會來事”吃香,“會干事”吃虧的現象,除了在全社會加強道德教育,關鍵在于為官者要增強“內功”、把握“所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不讓“會來事”者拍馬屁、抬轎子,有機可乘。
“會來事”者能夠以小利換大利,是政治生態扭曲的結果。我們堅信,只要黨中央打“虎”拍“蠅”的決心不變,整治“四風”的信心不減,那些靠巧言令色、投機鉆營得勢“會來事”的人,總有其“出事”的那一天。“會來事”者受到拋棄、備受冷落之時,也是我們的社會風清氣正之日;“會干事”者揚眉吐氣、春風得意之時,正是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之日。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5/1113/thumb_150_105_20151113015605594.jpg
|